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蒋牧云 何莎莎 上海 北京报道
数据交易的互认互通机制建设不断推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继24家数据交易机构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多家大数据交易所参与的全国数据交易机构需求互通池在近期上线。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各数据交易机构通常有不同的入场标准和流程等,这一背景下产生了数据交易互认互通的需求,而交易所之间的交易制度差异、定价机制复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等问题则是互认互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考验。此次需求互通池的上线,有助于提升供需匹配的效率和精准度。
需要指出的是,互认互通提速也给数据交易机构带来新的思考,即随着地方数据交易机构的增多以及数据的互通,未来要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来提供真正具有差异化特色的产品或服务?
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2024年5月, 在国家数据局推动下,24家数据交易机构联合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其中提到,数据交易机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推进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数据需求“一地提出,全国响应”;数据交易“一套标准,全国共通”;参与主体“一地注册,全国互信”,推动构建统一开放、活跃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
在此背景下,市场主体的相关探索加速。记者了解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2024年数博会期间,组织召开全国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闭门研讨会,全国20家数据交易机构达成共建互通需求池,并同步上线213个数据需求。
“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交易一定要做到与全国互联互通,并通过产业禀赋树立价值,基于标准化的数据资产认定,实现跨资产要素二次融合。”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徐彦尧在会上表示,数据作为数字时代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推动企业数字转型与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力。促进数据产品流通交易,需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展。
亦有数据交易机构人士告诉记者,互认互通的需求主要来自各个数据交易机构都有不同的入场标准和入场流程,这对于市场上的数据商来说非常不方便,且无法简便实现全国范围内数据产品和需求上架。
不过,记者了解到,在数据交易互认互通的过程中,存在不少挑战。湖州城市集团下属数字集团总经理、书记王震向记者表示,这一过程中主要的挑战来自交易所之间的交易制度差异、定价机制复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求等问题。
为应对一系列挑战,王震表示,下面 将通过沟通协商统一交易规则、研究科学定价机制、强化数据安全技术与隐私保护,并推动技术与标准统一,以促进数据交易的高效与安全。与此同时,也正在推进具有湖州特色的绿色金融、地理信息、绿色低碳等行业专区,并且将各专区与全国相应城市具备行业标签或产业聚集的数据流通平台进行数据互通和产品互认。
此次上线的需求池能否解决相关痛点?据了解,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为全国数据交易机构提供一个可嵌入集成的互认互通需求池页面及配套的数据管理接口。具体而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协同全国数据交易机构共同梳理的标准化数据需求、规则、合规性审查等录入模板,并向各数据交易所提供一站式的管理接口,包括应用接入、新增需求等。与此同时,每个机构都将拥有自己的独立应用,确保数据同步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王震告诉记者:“近来 我们(湖州市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已加入这一重要平台,并上传了数据需求。本次需求主要聚焦在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和预警方面,希望通过数据流通促进域内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则向记者表示,通过需求互通池等机制,各交易所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数据需求,提高了供需匹配的效率和精准度。这不仅有助于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促进了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差异化服务能力迎考验
除了此次上线的需求池之外,记者了解到,近来 各交易所在数据交易互认互通领域已有尝试。
比如,2024年5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将各自的数据商——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和国网浙江新兴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数据产品,挂牌上市至对方数据流通交易服务平台。这是国内数据交易场所首次完成跨省电力数据产品互联互通。据悉,除了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之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还与深圳数据交易所、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广州数据交易所、杭州世界 数字交易中心、海南省数据产品超市等先后达成合作。
北京世界 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首席专家郎佩佩也在前述会议上表示,前期在国家数据局牵头组织下,北数所协同24家数据交易机构发布《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上个月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北数所发起与郑州、贵阳、深圳、天津、浙江、苏州、长春等八家数据交易机构围绕一地上架,共同推动第一批互认数据产品196个,为多地数据交易互通及系统链接奠定了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交易的互认互通仍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尽管已有初步的政策指导和倡议,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数据交易所在交易标的、数据可用性、交易流程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制定更为统一和详细的数据交易标准和规则,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高效。
业界共识在于,数据交易涉及多个环节和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交易制度体系来保障其顺利进行。这包括建立健全数据商的市场行为规范、根据市场供需细化数据分类分级、落实数据权属的结构性分置以及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数据合规建设等。
针对落地实践,王震告诉记者,湖州数字集团正积极推进实现数据产品的互联互通,不仅从场景共享、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还从行业标准共研、数据领域课题研究、信息化项目推动、白皮书参与制定等方面持续发力。除此之外,他还透露湖州数字集团近来 正在完善建筑碳效码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碳效评价体系,探索“一地领先、全国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交易的互认互通也推动着交易机构对数据要素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应用专家李可顺向记者表示:“除了各个交易所的机制设定不同之外,对交易所而言还有一个顾虑是,当前优质的数据产品稀缺,产品互通后可能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他进一步表示,从近来 数据交易所发展情况也可以看出,各地都会融合自身的特色与能力来推出产品或服务,比如,北京市的世界 化程度更高,贵阳市的算力基础更完备,深圳的高精产业更多等。
不过,当前的差异化产品大多还停留在较浅层次。李可顺认为:“以交通数据为例,观察各交易所的数据产品可以发现,不同的产品仅仅从名称上做了区分,而细看产品的数据内容、来源可能都是一样的。”在他看来,下面 产品的差异化更多要在技术路径、交互上下功夫。比如,在互通了政府数据之后,交易所能否进一步加工更具有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技术升级,来迭代自身的数据解决方案等。
对此,郎佩佩也在会上表示,随着地方数据交易机构的增多,未来考验数据交易机构发展的,将更多是真正服务市场的能力、服务数据企业的能力、促成数据业务流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