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10月13日上午,由世界 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人民大学世界 货币研究所(IMI)主办,世界 金融与产业合作论坛(IFIC)合办的“2023年世界 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中国宴会厅隆重举行。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IMF研究部经济学家Silvia Albrizio、Mehdi Benatiya Andaloussi,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IMI副所长王芳,世界 金融与产业合作论坛(IFIC)秘书长刘红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郭彪等来自欧、美、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数十家媒体参与报道。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世界 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
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在今年早些时候展现出了韧性——经济重新开放带来了增长反弹,且通胀在去年达到峰值后已有所下降——但现在放松警惕还为时过早。经济活动仍不及疫情前的水平(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各个地区的分化日益扩大。
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这些预测值仍低于3.8%的历史(2000-2019年)平均水平,且2024年的预测值较2023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更新下调了0.1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的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1.5%和2024年的1.4%,其中,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强于预期,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弱于预期。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将小幅放缓,从2022年的4.1%放缓至2023年和2024年的4.0%。全球经济的中期增速预测值为3.1%,处于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有关国家追赶更高生活水平的前景不佳。预计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稳步下降到2023年的6.9%和2024年的5.8%。但2023年和2024年通胀预测值被分别上调了0.1和0.6个百分点,并且预计多数经济体的通胀要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标水平。
报告指出,政策几乎没有失误的余地。中央银行需要恢复费用 稳定,同时在需要时使用政策工具来缓解潜在的金融压力。有效的货币政策框架和政策沟通对于锚定预期、尽可能减小降通胀的产出损失至关重要。财政政策制定者应重建预算空间以获得回旋余地,并在保护脆弱群体的同时取消缺乏针对性的措施。为减少经济增长面临的结构性障碍而实施的改革(如鼓励劳动力市场参与等)将有利于通胀平稳降至目标水平并帮助削减债务。在解决债务问题方面,需要更快、更有效地开展多边协调,以避免陷入债务困境。另外,还需要通过合作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加快绿色转型,包括确保必要矿物的稳定跨境流动。
据悉,《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是由世界 货币基金组织研究人员撰写的经济概览,着重分析世界宏观经济形势并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每年春季和秋季发布。中国人民大学世界 货币研究所(IMI)作为世界 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联合举办该项报告在北京的发布会,共同致力于货币金融战略的研究和探讨。